库文23网 >地图 >作文 >

文学活动

作文学工活动

时间:2024-06-24 作者:库文23网

相关推荐

作文是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科目之一需要持续学习提升,优秀的写作能够表现出个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好的作文都是有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怎么写出一片优秀的作文呢?库文23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作文学工活动”将会让您深入思考,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看请将其添加到您的收藏夹中!

作文学工活动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选择四个季节的太阳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能够大胆、清晰地表达所模仿的内容,培养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和要求阳光,感受参与模仿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用的四季背景图一幅、四种颜色的太阳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激发兴趣。

1.教师:"有位老公公,满脸红彤彤,天晴就出来,一早就出工。”

老师:老师很想知道孩子们眼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颜色。你能告诉我吗?在老师的颜里,太阳也有很多种颜色,我最想要四种太阳,红、绿、黄和彩色。

(二)幼儿选太阳。(幼儿的表述为理解诗歌内容做辅垫。)

1展示四个太阳,让孩子们选择四季的太阳。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出示**)如果真的有四个太阳让你选,你会给什么季节选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呢?(请个别幼儿先来说说想法。)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

(三)欣赏、学习散文诗《四个太阳》。

老师:老师也选了四季的太阳。你想听吗?

1.欣赏散文诗《四个太阳》第一遍。

2.问题:老师给这个季节什么颜色的太阳?

三。带着疑问,“它们带来了什么?"欣赏散文诗第二遍。问题:“太阳的四种颜色带来了什么?"(边说边出示字卡)

3.师生共同读散文诗一遍。

(四)幼儿表述仿编--我想要的太阳。

师: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什么?你们有想要的太阳吗?

你想要什么颜色的太阳,你会把它给谁,它会带来什么?下面请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画画自己想要的太阳,然后说一说,你画了一个什么颜色的太阳,你会送给谁,它会带来什么?

1. 教师用范例来引导幼儿用诗的格式来仿编。

2幼儿自由交流想要的太阳,教师引导幼儿用诗的格式来进行仿编。3,请个而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说清楚自己仿编的内容。

作文学工活动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中的隐喻关系,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言。

2、学习有表情地朗诵散文。

3、用自己熟悉的一样东西比喻天空、太阳、月亮和星星,学习用“天空(太阳、月亮和星星)是(或像)xx”描述自己的想象结果。

活动准备自制挂图

活动过程

1完整地背诵散文,引导孩子认真听。

(1) 老师动情地读散文,引导孩子们欣赏。

(2) 老师:散文说什么?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2利用教学挂图帮助儿童理解散文的核心内容。

(1) 老师:晚上天上有什么?天空像什么?月亮、星星像什么?

(2) 老师:黎明时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公鸡想做什么?

(3) 带孩子阅读散文,鼓励孩子跟着阅读,想象散文展示的场景。

3.引导儿童讨论散文的内容。

(1) 老师:为什么你说天空是地球,月亮像银镰刀,星星像小花,太阳像金苹果?

(2) 鼓励孩子们说出它们之间相似的特点,或者让它们分组讨论。

模仿儿童散文的句型来描绘天空。

(3) 老师:你觉得天空、太阳、月亮和星星怎么样?为什么?

(4)和幼儿一起用“xx是xx”或 “xx像xx”说出讨论结果,如:夜晚的天空像一片汪洋的大海、弯弯的月亮像香蕉等。

幼儿一起朗读自己创编的散文。

作文学工活动 篇3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作文学工活动 篇4

《我们爱语文》

--四年级第一卷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樊村中心小学杨青梅

活动目的:

四年级二班是我刚接手的一个新班。它由三个教学点的一些学生组成。通过对学习情况的调查,学生的汉语基础很差,50%的学生不能拼音,70%的人不能写;写作中的错字和其他字眼数不胜数,能做到正确流畅阅读的不到20%。第一次月考共有2名学生及格,及格率不到10%。

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如一潭死水,任凭老师激情的导入还是声情并茂的描绘就是激不起一点涟漪。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让他们热爱汉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这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包括:日积月累、古诗、重点课文)和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背诵和写作的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背诵和表演来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热爱。

活动方案: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课堂展示。

本次活动从四个方面来抒发对语文的热爱,分别是“朗诵”“书写”“积累”“表演”。

活动准备:

第一步:教师制定活动内容。

第二步:学生自愿报名,自主选择活动内容。

第三步:学生自己做准备。

第四步:老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指导。

课堂展示过程:

(主持人)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主持人a)我是中心小学四(2)班的孙启新。

(主持乙)我是侯海静。接下来,四(2)班全体同学将为大家展示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热爱汉语。

(主持人a)我们将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我们对汉语的热爱。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今天将分为四组展出。他们分别是“我爱朗诵组”“我爱书写组”“我爱积累组”“我爱表演组”。

(主持人b)汉语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大江东流的气势,是小桥的风采。首先有请“我爱朗诵组”上场。

学生朗诵的有《长城》、《亲情树》、《老师》,老师朗诵了《孩子们,我爱你》。

(主持人)谢谢您的精彩阅读。中文是一个美丽的方块字,中文是一个从笔端流淌的美丽文章。下面有请“我爱书写组”上场。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们在他们周围的展示板上当场写字。有写《题西林壁》的、有写《游山西村》的;有仿写古诗的,如仿《游山西村》写的《游中心小学》《游苟庄村》《游农村》、仿《题西林壁》写的《坐井观天》。其他学生在方格纸上写字,装订成册,在教室里展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中的笔顺和用词。)

(主持乙)语文是对好词佳句的记忆,语文是对妙语名篇的积累。下面有请“我爱积累组”上场。

学生背诵的有《三字经》、《**规》、每单元的“日积月累”,有的学生把“日积月累”唱成歌曲。

(主持人a)中文让我们领略了童话故事的精彩和神奇。最后有请“我爱表演组”给我们带来的课本剧表演《小木偶的故事》。

结束语(主持乙)语文,我想对你说,

我好喜欢你!

你的存在使我能大展文笔,

我的作文与你的奇思妙想有很大关系-------

(主持甲)语文,我想对你说,

我好感谢你!

你领我进入有趣的拼音王国,

穿过繁茂的字词森林。

你让我学会语言的艺术,

让我说得恰当得体---------

(主持人b)语言是人类灵魂的霖雨,

(主持人a)汉语是人类攀登道路上的一道神笔。

(主持人a、b)师生们,让我们走进汉语的世界,尽情享受汉语带给我们的幸福与神奇!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您。

活动反思:

一、学生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当我宣布“我们要搞一次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这次活动分为四个小组”后,学生的精神提起来了。“老师,可不可以这四个小组都参加?”“老师我参加三个小组”“我参加两个”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

当我说到“最少参加一个组,最多可以全参加”时学生们欢呼了。当展示课的前一天“彩排”时,我惊呆了:一名不爱读课文、不善言语的学生竟然把课本上的“日积月累” 快速流利的全背了下来;另一名学生特不爱学习语文,此刻他竟然出色的朗诵了一首《老师》的现代小诗。

二、我班初次掀起“爱语文”的热潮

1、背诵课文不用再催促了。学习新课文时,无论作业是否要求背诵,都会有学生主动背诵。而且还争着当堂课背过,抢着多背一段。

2、教室里的展示板“忙碌起来”。课后,学生们主动在展示板上练习书法、写新词、写诗。写完诗后,孩子们互相欣赏。他们阅读和解释。他们乐于阅读和倾听。真的很有趣。

3、学生对课文读出了“劲”,读出了“情”。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朗读课文,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有些学生已经喜欢用声音和情感大声朗读了

前仰后合的姿势、恰如其分的肢体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把同学们带入了情境,带进了文本。

作文学工活动 篇5

20XX年是林东六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我们不仅要积淀历史悠久的昭乌达艺术之摇篮———蒙古族师范和底蕴厚重的上京高级中学留下的十大景点,我们更要开发民主、乐观、和谐、大气、品味高雅、品相庄凝的新六中,书画育人,弘扬国粹,让我们的学生浸润在大师的书香熏陶之中,让我们的藏品成为承载六中校园文化建设承前启后的桥梁。

1、辽上京书画名家进行现场书画创作;

2、辽上京书画名家作品现场展示;

3、辽上京书画名家与六中师生等进行书画创作心得交流;

4、辽上京诗词楹联、巴林左旗老年书画协会、辽上京书画名家向六中赠送书画作品,由林东六中出具作品收藏证;

5、组织参观林东六中二餐厅反映蒙古民族风情的壁画;

6、采集创作照片和书画家简介资料与被收藏作品一起由林东六中收藏并设藏馆展出。

书画内容自选,作品风格不限,凸显“翰墨飘香,张扬身边名人风采,书画怡人,激发见贤思齐欲望”。

1、初步研究磋商笔会相关事宜。

2、草拟、通过方案。

3、成立筹备委员会。

4、拟定预约书画家名单。

5、向嘉宾送达请柬、活动方案。

(2)茶话会;

(3)创作、交流;

作文学工活动 篇6

三、说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重要体现和实现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我把活动分成三个部分来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发孩子的兴趣。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

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的展示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

你们来猜猜!”孩子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孩子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的空间和机会。

儿童可以在对话想象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孩子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散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散文,引导儿童理解散文的优美词句,学会动情地背诵散文。这一部分分为四个部分

(1) 通过**散文课件和**录音,让孩子们感受散文语言的美。孩子们对散文有了初步的印象后,我问:①蒲公英什么时候开花?

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③ 蒲公英有什么颜色?

④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有趣?

(2) 帮助孩子欣赏散文,学会动情背诵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

在一个自由、放松和安静的环境中,通过更多**

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对蒲公英成长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力是教师对语言的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

“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里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散文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孩子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

让孩子用动作去表现体会“轻盈的降落”。此时,我适时地启发引导孩子了解“蒲公英的种子轻盈的降落是为了什么?”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

在示范背诵中,教师运用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进行声情并茂的背诵,充分激发孩子的听觉。口语是指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充分表达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张口学习散文句子,丰富儿童语言。

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3) 突破活动的困难,理解隐喻是什么。

老师用演示和插图的方法让孩子们讨论:1)为什么花托里的种子看起来像雪白的绒毛球?②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

通过孩子们自发的讨论,比喻是把хх与хх进行比较。在孩子们理解了的基础上学说比喻句并能举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脸红得像苹果”、“妹妹长得比花儿还要美”等等。最后,帮助孩子们总结主题,总结出散文中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

“你觉得这篇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优美呢?”(四)请孩子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散文,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孩子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少了点教师机械授教,多了点轻松与自然。在设计问题上,我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去说,不要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中

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

1、绘画——“χχ花”。

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后画下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张贴,让孩子们自由评价:花的品种、绘画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等,使一次活动能让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2、仿编散文。

鼓励孩子们把他们的画转换成一篇新的散文,并按照原著的散文进行复制。“χχ上开着χχ花,我最喜欢χχ花。χχ花开着χ色的花,多么χχ的χχ花,春风吹来,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阳光照着,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鸟)飞来,χχ花说χχχχχχ。

”散文的长短因人而已,允许孩子有更丰富的想象,不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结构仿编。

以上是我对这一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和实践。如果有错误,请批评指正。谢谢您!

作文学工活动 篇7

语言活动:知了搬家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了解蝉蜗牛搬家的原因。

2有不砍树的环保意识。

三。能根据故事内容大胆行动。

【活动准备】

蜗牛和蝉的头饰,故事背景**(土缝中倒下的大树,蜗牛的新家),“

毁林引起的问题(水土流失、沙尘暴、滑坡等)[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引出故事。

教师:你们知道夏天的时候,在树上叫个不停的昆虫叫什么名字吗?你们知道它会搬家吗?想知道它为什么搬家吗?让我们来一起听听吧。

2讲故事,让孩子知道蝉蜗牛动的原因,初步了解故事。

(1) 老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展示背景地图。

(2) 老师:故事结束后,谁来告诉我蜗牛为什么会动?知了为什么搬家?

小结:蜗牛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现在几乎所有的树都被砍倒了,只有这棵大白杨的蝉,土壤被太阳晒得有干又硬,蜗牛我留不住了!

蝉的大杨树也被砍倒了,现在光秃秃的,要盖房子,蝉没有住的地方。

3.再次讲故事,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

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提问:

当蝉爬上树时,蜗牛对它说了什么?知了又问了蜗牛什么?蜗牛怎么回答的?

蜗牛是怎么说它为什么搬家的?

知了是怎么说它为什么搬家的?

4、幼儿上台表演,教师在旁引导幼儿。

请一些小朋友上台表演,请其他小朋友上台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5.表现出因乱砍伐树木而引起的问题,因此没有乱砍伐树木的环保意识。

作文学工活动 篇8

练习:

1.儿歌和幼儿诗都是幼儿诗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明显区别?从文学体裁演变的历史发展角度看,其原因是什么?从接受者的年龄阶段看,其原因是什么?

2.儿歌为什么主要是继承民歌的传统,而不是继承文人创作的诗歌的传统? 3.儿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应怎样把握儿歌的基本特征? 4.儿歌为什么具有显著而强烈的音乐性? 5.儿歌的描述为什么富有强烈的动作感?

6.选择一些诗歌,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中进行朗诵,观察他们的反应,看看什么样特点的诗歌,受什么年龄段的儿童喜爱。

7.儿歌的分类,有哪些角度?

8.搜集民间流传的摇篮歌,加以改编。

9.以《孙悟空打妖怪》为范例,选取孩子们所喜闻并常见的艺术作品(如《阿凡提》、《聪明的一休》、《蓝精灵》等)为素材,创编连锁歌。

10.选取儿童所常见,但不容易准确把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创编问答歌。 11.根据所在地区的方言特点,根据幼儿的水准,创编绕口令,用于语言训练。

12.根据幼儿园计算教学的要求,创作数数歌。力求具体形象,琅琅上口。13.《希奇希奇真希奇》这一类作品,应从美感特征去定义,还是从表现手法去定义为好?为什么?

14.观察儿童欣赏古怪歌时的效应,看看主要的、直接的作用是什么? 15.什么是谜语?什么是谜语诗? 16.解释名词:谜面、谜底、谜目。

17.通过比较,举例说明成人谜语诗和幼儿谜语诗的区别。 18.创编几首谜语诗,念给幼儿听。

19.本书没有展开论述“游戏歌”,请收集一部分“游戏歌”,从功能(作用)这一角度入手,加以理论上的概括、分析,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

三、幼儿诗

(一)幼儿诗的产生发展 幼儿诗是儿童诗中适于幼儿欣赏的那一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幼儿诗没有从儿童诗中完全独立出来,即使在它逐渐摆脱依附地位的过程中,也还是一直受到儿童诗发展趋势的深刻影响。为此,我们不能不结合儿童诗的情况来认识幼儿诗的发展轨迹。

儿童诗产生于“五四”前后,这一时期的儿童诗中许多是专为幼儿创作或适于幼儿欣赏的。在“五四”自由体白话诗创作的影响下,儿童诗以及幼儿诗一出现即具有浅显、明晓和注重教育功能的特征。内容多偏重于劝学、修身、救国以至处世接物,形式上比较注意用语明朗,造句自然,力求使儿童易记易诵。首先为孩子们写诗的是《新青年》杂志的同人,鲁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等。在他们以后,叶圣陶、陶行知、陈鹤琴等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作家也自觉地为孩子们创作诗歌,他们的诗作更接近儿童的欣赏要求。周作人在此阶段,以其精深的文学素养对儿童诗歌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继之,湖畔诗人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以年轻人的姿态步入这一领域。在这一时期,儿童诗以及幼儿诗的创作一方面继承民歌童谣的传统;另一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惠特曼的《草叶集》,印度泰戈尔的《飞鸟集》,日本的俳句,雪莱、拜伦、海涅的散文诗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新文化工作者。由于从事创作的作者大多数为受到中西文化熏陶的文人,有些还是学贯中西,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们又都处在救国强民、尊崇民主、自由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因此,他们的创作,受儿歌的影响,又不愿为儿歌的形式所束缚。从语言形式看,句子长短参差,不像儿歌那样整齐,讲究韵律节奏,用语遣词不像儿歌那样质朴自然,也不像古典诗词那样工整雅致,而是在通晓明朗中时有文人之语,成人口吻。从美感效应看,不像儿歌那样追求谐趣欢娱,而是较多地继承了古典文人诗词有所寄托、创造意境的风格,着意于思想教育的意趣和情操陶冶的情趣。

20年代随着外国童话传入中国,童话诗、寓言诗开始盛行。由于革命斗争的尖锐化,一部分作者在创作中更趋向寓意革命,激励人们斗志;另一部分作者则在高蹈山林,远涉江湖的世界观影响下,把隐逸气带入儿童诗及幼儿诗的园地,风花雪月,闲情偶寄;还有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则在“文化救国”、“教育救国”主张的影响下,注重于对儿童的科学启蒙,于是科学知识诗和题画诗也逐渐发展起来。儿童诗和幼儿诗的体裁形式在这一阶段得到了丰富。

30年代和40年代之间的儿童诗及幼儿诗在思想内容上基本上循着上述三个方向发展。革命的进步文艺家以暴露黑暗,鼓舞民族解放为己任,继续创作“直面人生”的政治诗歌,爱国知识分子则倾力于教育启蒙,一些回避现实的文人则带来了粉饰现实、空虚奢华的气息。陶行知、高士其、陈伯吹等人在政治性很强的儿童诗和幼儿诗创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鲁兵、圣野也在此时崭露头角,发表了不少为人传诵的诗作。解放区的诗人虽然并不都是专为儿童创作,但他们把民间歌谣加以改造,使现代诗歌更富于口语化和音乐感,使自己的诗作也很为孩子们所喜爱,并因此而影响了儿童诗和幼儿诗的创作。

解放前所创作的儿童诗为学龄儿童创作的多,为低幼儿童创作的少。解放后,为低幼儿童创作诗歌逐步受到重视,但由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研究落后,幼儿诗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仍然相当迟缓。幼儿诗的创作主流基本上沿着注重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路子前行,政治性和教育性比较突出。由于儿歌的谐趣欢娱感更易于为低幼儿童接受,故在大多数地区,还是儿歌占领着学龄前儿童的阵地,即使在文化较发达的城市中,幼儿诗也没有能够同儿歌平分秋色。在幼儿诗的发展过程中,陈伯吹、鲁兵、圣野、柯岩、金近、田地、樊发稼等人的作品都发生过相当的影响。80年代,一些年轻作家从幼儿的接受心理特点出发,创作了一些思想性、教育性不那么突出,却充满了童趣的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郑春华的《圆圆和圈圈》,这样的作品一出来,就给幼儿诗的创作园地带来了一股清新活泼的风气。使人们看到幼儿的审美感受首先是从生理、心理的快感激发起来,因而谐趣欢快的风格更容易为低幼儿童所接受。

(二)幼儿诗的特征

幼儿诗的发展历程使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从美感角度讲幼儿诗偏重于意趣和情趣的创造,而不像儿歌那样偏重于谐趣。儿歌中具有直接的意识灌输、道德说教的作品,由于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已在近百年的历史选择中被逐渐淘汰出去。并不十分注重思想教育,以欢娱谐趣来吸引孩子的作品则在历史的汰选中越来越占主要地位。幼儿诗则始终以思想情操的启蒙培育为主流,像儿歌那样注重游戏气氛的,在幼儿诗中极为少见。如果打个比方,幼儿诗颇像“正剧”、“歌剧”那样令人正襟危坐地欣赏,而儿歌则像“小品”、“流行曲”那样可以使人们更主动自觉、情不自禁地介入到欢快谐谑的游戏氛围中去。也正因此,幼儿诗始终难以为中小班幼儿所普遍接受,而是主要为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二年级的儿童所接受。我们通过题材相同作品的对照来进一步认识这一特征。

小 雨(幼儿诗)

田 地

小雨,小雨,性急的小雨呀!请你等一等,等一等,等一等再下。

等爸爸捆起最后一束麦,等老奶奶剥完了最后一束麻,等邮递员把信送到,等解放军打完了靶,等小鸟回到它们的巢,旅行的人也回到了他们的家…… 然后,请你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再下。

春 雨(儿歌)

刘饶民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这两首作品都写雨,《小雨》是幼儿诗,《春雨》是一首儿歌。《春雨》从幼儿的听觉感受入手,随着孩子们在雨天里的欢快心绪写到了种子、梨树、麦苗的发芽、开花、长大。在作品所渲染的滴答、滴答细雨声中,孩子们接捺不住下地去种瓜劳动的急切心情。《小雨》则从下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着笔,让雨等一等再下,让劳动者结束劳作,让军人完成打靶,让旅行者回到家里??孩子们喜欢雨天,喜欢对空中的降雨现象寄以美好的遐想。《春雨》藉此创造了一种欢快愉悦,让人急欲奔入行动的艺术氛围。《小雨》则明显具有体谅关切他人的社会道德考虑。《春雨》重在让幼儿欢娱,《小雨》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

又如都是写蒲公英的诗作,张秋生的儿歌让幼儿的自我同飘飞的蒲公英一起化作小伞兵的形象,自由自在地悠荡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白冰的诗作则引导孩子去思索怎样为别人服务,为他人的需要作出贡献。

费尔巴哈曾说:“我们用耳朵不只听到流水潺潺和树叶瑟瑟的声音,而且还听到爱情的智慧和热情的音调,??思此,感觉的对象不只是外在事物,而且有内在事物,不只是肉体,而且还有精神,不只是事物,而且还有‘自我’。”作家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不是他对客观景象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始终与作家个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传统积淀以及个人心理经验相结合的情与景;“自我”这一主体同客观对象互相渗透交融的审美感受。由于幼儿诗这一表现形式在产生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注重教育性的影响,因而,这种社会文化积淀促使作者一选用幼儿诗这种体裁来创作,就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功能作为创作的主要意图;注重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心态使作家把审美的感受及其表现主要放在意趣和情趣之上。

2.幼儿诗的语言表达形式较为自由宽松。它篇幅较长,诗句格式较自由,语汇较精练优美。

幼儿诗总是将作者的理念和情感载附于艺术形象之上来感染幼儿。为了容纳哲理,蕴蓄情感,塑造丰满的艺术形象,它的篇幅大多比儿歌长,它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也总是比儿歌更完整。叙事性的儿歌大多描写细节或极简单的情节,而幼儿诗在叙事时则有比较完整的情节发展过程。鲁兵的《小猪奴尼》一波三折,有开端,有高潮,也有很完整的结尾,完全可以看作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的童话。金逸铭的《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则完全是诗化的寓言体故事。抒情性的幼儿诗也总是写景抒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艾青的《春姑娘》以拟人的手法来写春天的景象,抒发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欢快愉悦的情感,节数长达20节,行数则有71行之多。这和儿歌大多在4—12行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

幼儿诗为了使理念、情感更顺畅地得到表达,往往突破诗句格式、韵律节奏的限制。句型不像儿歌那样整齐,节奏不那么有规律,韵律不那么和谐;而是排列组合变化多样,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句,句无定字。有的颇似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如任溶溶的《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有的颇似欧洲现代散文诗,如鲁兵的《春娃娃》;也有的吸收了汉赋的铺排,如瀑布飞泻,有韵无韵共举,字数、句数、行数不拘一格,如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更多的则是将惠特惠风格的长句自由体和儿歌的韵律美相糅和,长短并用,活泼自由,如管用和的《夕阳》,刘丙钧的《流星》。正因为幼儿诗的诗句格式自由挥洒,因此,它的音乐性远不如儿歌来得显著强烈。

幼儿诗的语汇不像儿歌那样浅近质朴,接近口语,而是有着比较浓郁的书卷气,显得更精练优美。幼儿诗不像儿歌那样是从民歌童谣发展来的,而是从文人创作的自由体新诗派生出来的,即使采用儿童的口吻,所用语汇也是撷自儿童之口,但终究是经过文人艺术加工提炼而成的。因此,幼儿诗的语言既有儿童口语的率真,又有更凝练优雅的特色。也因此,幼儿吟诵幼儿诗要比儿歌更难些。鲁迅说:“诗歌虽有眼看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幼儿诗同儿歌比较更偏向“眼看”,同成人诗比较则更多地偏向“嘴唱”。

以上我们在与儿歌的比较中简述了幼儿诗的特征,如果从幼儿诗和儿歌各自的发展趋向看,就会发现幼儿诗和儿歌出现了互相吸收融合的发展态势。幼儿诗越来越注重音韵节奏和谐趣,儿歌则越来越注意艺术形象的丰满,艺术氛围的完整。

(三)幼儿诗的种类

幼儿诗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形式,经常接触的,大致有:叙事诗、抒情诗、童话诗、散文诗、科学诗、题画诗、讽刺诗等几种。从内容上看,可以将幼儿诗分作叙事诗和抒情诗两大类。从题材角度看,可以从中分出科学诗和题画诗;从诗与其他文学体裁结合的特点看,又可以分出童话诗,散文诗;从修辞手段及效果看,则可以分出讽刺诗。正因为如此,同一首作品从不同角度去看,可以冠之以几种名称。鲁兵的《小猪奴尼》从其内容上看可以看作叙事诗,从其艺术的构思主要凭借童话的表现形式又可以看作童话诗。

1.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叙述故事情节,刻划形象为主的诗歌。它一般具有较完整的情节,运用描写人物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刻划人格化的艺术形象。它和抒情诗的区别是较少直抒胸臆,在具体的叙述描绘中自然地流露作者的情感。它和故事相比不仅在于形式上要分行、押韵,还在于它有着更强烈的感情色彩,情节发展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叙述事件刻划形象一般不那么细致周全。

柯岩的《妈妈下班回了家》是一首适于中大班幼儿欣赏的叙事诗。这首诗不是将“小儿子”看完马戏后学做杂技表演的事件过程平铺直叙地从头写来,而是巧妙地抓住下班回家妈妈目睹家中混乱情景这一视角,以妈妈的情绪变化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完整的情节经过浓缩后,随着妈妈惊讶、着急、愠怒、转嗔为喜的心绪历程,像电影蒙太奇式地闪现在读者画前。诗作者的情感既是通过鲁莽而又稚气的行动、个性鲜明的对话、诙谐揶揄的旁白自然流露的,同时,诗中的事件叙述、情态描绘、人物刻划又都是为情感表达服务的。叙事诗的作者不是叙述交代故事情节,而是以浓烈的感情来歌唱故事。

任溶溶的诗作《爸爸的老师》,虽然将爸爸带“我”去见老师的情节娓娓道来,诗中“我”的内心感受却始终是贯穿全诗的主要脉络。紧紧吸引读者的悬念,一波三折的起伏均以“我”的感情变化来组织。

叙事诗虽叙事,却离不了情,离不了凝练的语言表达、和谐优美的节奏。如果离了这些就不是叙事诗,而是故事、小说或其他什么了。

2.抒情诗

抒情诗同叙事诗相对而言,它不注重情节的完整,艺术形象的行动刻划,而侧重于直接抒发内心感情。柯岩的《我借神笔画天下》既不叙述“借”笔画画的过程,也不描写怎样画画,只是把孩子拿到纸和笔开始画画时的满怀欣喜之情直接表现出来。刘丙钧的《流星》表达的是低幼儿童察看天上流星时的内心感受。流星在空寂的夜空中划过,幼儿把他当作了找不到家的迷路孩子,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热诚关切告诉流星:“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一起唱歌、画画,/等我长大了,/开着飞船送你去找妈妈。”诗中没有外在形貌和行动的描绘,我们却能看到一个诚挚善良的儿童就站在我们面前。如果说叙事诗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世界,抒情诗则像晶莹透亮的清晨露珠,映出的是学前儿童的心灵。

幼儿诗的作者大多是成人,它所抒之情是纯粹的幼儿感情体验,还是作者纯自我的感情体验?在实际创作中既有故作姿态、强作小儿语的,也有以成人的口吻来训诫儿童的。其原因正是在于我们对此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幼儿抒情诗所抒之情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但这种体验应该是作者以幼儿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幼儿的心理体验方式来体察周围一切时所产生的思想感情。因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既儿童化,符合幼儿生活体验特点,又高于接受者——幼儿的思想认识水准。在这既高于又符合之间,正需要艺术家的才华。《星星和哨兵》是幼儿园大班语言课常用的一首抒情诗。作者将星星和哨兵作对比,讴歌了哨兵不怕疲劳,不怕艰难,又不炫耀自己的情怀。幼儿往往把没有生命的事物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格化形象,把大自然的事物同社会化的人作类比。作者不是单纯地迎合儿童,简单地停留于取得“证同效应”1,而是进一步将幼儿虽未达到,却需要他们具备的思想情操熔铸在诗中,使幼儿在“引为同调”后又从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得到情感的陶冶。田地的《小雨》、樊发稼的《小雨点》、任溶溶的《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之所以深受欢迎,就在于他们既从幼儿的心灵感受来抒情,又莫不渗融着作者对生活内在意义的认识和人类所应具有的美好情操。

抒情诗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表现色彩,成年作者的幼儿抒情诗创作究竟有没有自我表现?《冰娃娃》的作者薛家柱在谈创作体会时说,他的两个女儿在生活中常有争执,使他不由回忆起自己少儿时代读苏联儿童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感情共鸣,当这种感情体验蕴蓄成熟,一首美丽的作品就产生了。蒋应武也说,他创作《小熊过桥》是看到孩子们在浪桥上胆怯稚拙的行动时,油然体验到自己儿时的经验,从而促使他写出作品。获奖作品《圆圆和圈圈》的作者郑春华当过 1 美感效应之一种。作品的内容与读者的经验相近,使读者觉得作品先得我心,而把它引为同调,这是一种带有情感性质的认识功能。保育员,他与幼儿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因此,她的作品既富有儿童情趣,又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表现。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有着作者独特的感情体验,具有创作主体的强烈个性。成年作者的“自我表现”怎样符合幼儿的生活体验呢?他们一方面在和学前儿童的亲密接触中,细腻地观察体味幼儿的心绪历程;一方面以内省的方式,回忆起自己孩子时代的体验。这种有意识的内省和观察体味互相渗融,使他们抒发的富有个性的思想感情为幼儿所乐于接受。

幼儿抒情诗同成人抒情诗有着明显的区别。成人抒情诗中不乏抒发抽象哲理和情感的篇章,幼儿抒情诗则大多有着具体的人格化形象,并进行动态的描绘。任溶溶的《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蕴含着批评片面性的哲理,作者的表达不是像成人哲理诗那样不出现具体的艺术形象,静止地抒情言志,而是选取了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以寥寥数笔刻划了小孩和小猫的形象,在动态的描绘中让孩子们咀嚼到内涵的道理。

阐发人生哲理的抒情诗在幼儿抒情诗中较为少见,写景咏物以抒情的却占了极大的比重。阐发人生哲理的诗有着较深广的人生阅历,较高的抽象概括力,欣赏者还必须有持续的有意想象和定向思维能力。这些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幼儿的人生经验和抽象概括能力都极低,他们的想象较少束缚,大都是不定向的,随意的,经常转移的,只有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他们才能比较集中地进行定向的有意思维和想象。

幼儿身处人类社会,和“伙伴”在一起时,首先产生的是游戏情绪,而不是豪情满怀或人世沧桑。当他们领略到春天的美好气息时,他们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个愉快的春姑娘;当他们看到小草被人踩倒,似乎和小草一样感受到弱小者受人欺侮的痛苦;当小雨点从天上蹦下来,他们会情不自禁地问道:小雨点,你真勇敢,从那么高的天上蹦下来,你不疼吗?

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和情感产生特点,决定了幼儿抒情诗作者主要采用写景咏物的方式表达感情。

3.童话诗

它是以诗的形式写的童话。它把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童话的艺术构思特点熔为一炉。童话诗是叙事诗中有其独特性的一个分支。它和叙事诗一样都有故事情节,都主要采用叙述、描写的手法,都把笔触落在艺术形象的形貌、动作、对话上。它又和一般叙事诗有所区别。一般的叙事诗都是从现实生活的逻辑出发来组织故事情节的,诗人在结构诗篇中,时时不忘生活实际中是怎样的;童话诗的创作主体则服从于理想,以浪漫主义的奇丽幻想来构思诗篇。

童话诗《小猪奴尼》和叙事诗《小弟和小猫》都以讲卫生爱清洁为主题,在情节发展线索上极为相似,都描写了主人公先是不爱清洁,后在事实的教育下转变了态度。可我们读来却能鲜明地感到两首作品在艺术构思及表现上的差异。在角色设计上,《小弟和小猫》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物形象,《小猪奴尼》则全是人格化了的动物形象。在《小弟和小猫》中作者的描写是写实的,《小猪奴尼》的描写则是夸张的。拟人、夸张是表现幻想的艺术世界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法,依靠这些手法表现出一个变形了的幻想世界,而真实细腻的描写手法则表现出一个虽然经过概括提炼、艺术加工,却仍然是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的真实世界。

我国创作童话诗历史不长,发展也比较缓慢。20年代外国童话传入我国,才开始进行有意识的童话诗创作。1927年赵景深的童话诗《花仙》系采集广东海丰的民间传说写成。以后,梅志的《小面人求仙记》、《小红帽脱险记》,陈伯吹的《圣诞老人们的疑问》,吕漠野的《三只老鼠》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陈伯吹、吕漠野、梅志的童话诗都有十分明显的政治含义。解放以后,鲁兵、张秋生的童话诗创作令人瞩目,特别是《小猪奴尼》和《蛤蟆大姐穿新衣》更为适合幼儿欣赏。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在我国童话诗的创作和传播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童话诗则影响了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创作。童话诗,特别是适于幼儿欣赏的童话诗创作,在我国同其他体载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4.散文诗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的诗。它在内容上是抒情的,是抒情诗中的一个独立属国。它与一般抒情诗不同的是:更为灵活自由,不分行,不押韵。它比一般散文更注重节奏,语言更明快洗炼。成人散文诗既有小桥流水式的清吟浅唱,又有高尔基《海燕》那种疾风暴雨式的激昂高歌。幼儿散文诗以清醇浅显的语言抒写学前儿童感受到的诗情画意。

朱述新的《采蘑菇》是一首可以供学前儿童欣赏的散文诗。

采蘑菇

雨住了,天晴了,太阳从云里出来了。知道吗?在这大草原上,雨过天晴,太阳一晒,蘑菇就长出来了。走吧,咱们去采蘑菇!

挎着竹篮子,拿着竹签签,走呀,咱去那绿色的大草甸。你看这草多么密,多么嫩啊!你看这花儿多么鲜,多么香啊!就在这花丛中,找,找。

找到了!多么大的一个蘑菇圈!它们像天上的“锅底星”一样,白白亮亮的,一个挨一个,在草丛里围成一个圆圈儿。

奇怪吗?嘿,草原上的蘑菇都是这么长的,这叫蘑菇圈!一圈一圈的,草丛里多的是!

草地上的鲜蘑菇,香着哩!

听说,咱草原上的蘑菇往南方运,用车载,鸟儿们都跟着车子飞;用船装,鱼儿们都跟着船儿游;用马驮,百兽都跟着马儿跑……信不信由你。

采吧,轻轻地。一会儿,咱们都能采满一篮子。回去用麻线穿上,晾在屋檐下,连蜜蜂、蝴蝶都会飞来。

雨过天晴,色彩鲜艳的大草原上,天真烂漫的孩子挎着竹篮,拿着竹签在那里歌唱,他那欣喜、自豪、欢快的心绪感染了每一个人,他那美好心灵里流出的歌声编织出童话般的诗意境界。草多密、花多香,白白亮亮的蘑菇圈多像天上的繁星,一个挨一个;鲜嫩的蘑菇,香气四溢,诱得蜂蝶鸟兽飞舞奔逐。

中国现代散文诗产生于“五四”时期,走过了一条从“诗的散文化”到“散文的诗化”的路子。较早为儿童写散文诗的是吴妍因和郭风,他们写于20年代和40年代的《春光好》以及《林中》、《小野花的茶会》、《豌豆三姐妹》等都是散文化的抒情诗。适于幼儿欣赏的散文诗,有金波的《小河》、鲁兵的《春娃》、郭风的《花的沐浴》、朱述新的《在花的草原上》等。这些散文诗大都以写景为主,在艺术表现上大都具有童话般的诗意境界和动态的描写,拟人、夸张则是主要的修辞手法。

5.科学诗

它是以科学知识为题材的幼儿诗,是引导孩子走进科学殿堂的重要途径。无边无际的宇宙,令人神往的星空,在稚嫩的心灵中引起无穷的遐想,童年美好的向往促使多少英雄人物走上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征途。月球、南极、地球之巅、大洋海底??一个又一个奥秘正被人们揭示;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正召唤着人们。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促使诗人把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2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真正的科学诗,在陈鹤琴主办的《儿童教育》上刊载了董任坚等人的科学诗。陶行知、陈鹤琴、高士其等人为我国的科学诗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诗歌富有形象性、情感性,离不开艺术想象和虚构、夸张;科学知识则是抽象的、理性的、求实、严谨的。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科学诗的成败之所在,也就是说,是否能将正确的科学知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表现出来,是科学诗的关键。我们以金近的科学诗《春姑娘和雪爷爷》为例,具体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这首诗介绍的是冬天和春天的作用。作者巧妙地选用冬春交替时节这一视角,将两个季节集中地表现出来。诗中所描绘的景象选取的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感知到的:冬天是雪花飘飞、冰封大地;春天是鸟语花香、万物苏醒。作者并不仅仅停留于自然景色的描述,如果那样就成了一首写景诗。作者结合描写景色更进一步介绍了冬春的作用:冬天,雪盖原野给庄稼挡风,严寒酷冷又冻死害虫,冰雪封冻更给蹓冰滑雪的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春天来临使动物、植物苏醒过来,随着隆隆春雷,春风送走严寒,给人们带来一个春意暖人、生机勃勃的世界。在介绍冬春作用时,作者虽也用了一些比喻、拟人的手法,但为了使所介绍的知识更准确、科学,更多的是采用直白陈述手法。对于旨在引起孩子们兴趣和使之感到熟悉亲切的景象描述,则大胆想象,将冬天和春天幻作亲切感人、富有人情味的雪爷爷和春姑娘。通过这两个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使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俯瞰大地的童话境界。在这个童话般奇丽美妙的天地里孩子们和雪爷爷、春姑娘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从这首科学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所选取的题材内容既是孩子们生活经验以内的,又是他们没有深究过的、迫切希望了解的。冬天的景象,孩子们都看到过,可冬天的雪和寒冷有什么作用,却未必是他们细察深思过的。科学诗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来构思。幼儿接受新的知识,总是把新认知的东西整合到原有的生活经验格局之中。新介绍的知识既要适应其原有知识水准,使他们有所了解,不完全陌生;又要高于其原有“格局”,能够把原有认知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第二,对于所介绍对象的“知识点”力求准确、科学,对于所介绍对象的其他方面则可以大胆地运用幻想来虚构。雪的作用是金近诗作的知识点,作者就准确地直白陈述,雪的形成并非作者所欲介绍的知识点,就驰骋想象把雪为何会从天空飘飞下来,描写成雪爷爷在转动一个大筛子。幼儿接受知识是一点一滴渐进的,不能一拥而上,企求在一首作品中将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都介绍出来。构思时要把知识介绍集中到一点上,非知识点的方面则可以大胆地虚构和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使诗作生动形象。

第三,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艺术虚构时宜于将客观的抽象的事物(或事理)生命化、人格化。这首作品将严寒的冬天幻作白胡子的爷爷,将生机勃勃的春天幻作活泼愉快的春姑娘。这就使孩子们感到亲切、熟悉。

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科学诗也都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特点。鲁兵的《大力士》介绍“气割”时,抓住孩子们首先容易注意到的气割枪和气割的神奇功效。以常见的剪刀来比作气割枪,以小朋友剪马粪纸来比割钢板。这就使工业加工的知识以十分贴近幼儿生活的具体形象表现了出来。邓元杰的《地球是个运动员》把地球幻作胖身体圆肚皮的运动员,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科学道理形象地描绘成是胖运动员在绕着太阳跑。这种艺术变形,使欣赏者原先局限的视野,随着作者的想象而提高开阔,站在浩渺的宇宙中来观察地球。这一视界的改变,使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地球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始终旋转不息的。

综上所述,科学诗应该是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能给人以科学知识,又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文学活动方案

幼儿文学教案模板

我与文学活动方案

我爱文学活动方案

幼儿文学教学工作总结

作文学工活动 篇9

大班语言活动:《落叶》(文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语言.落叶》,幼儿操作材料《语言.落叶》,《落叶》课件、落叶。

活动过程:

一、出示落叶,引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怎么会是这样的?通过提问,让孩子们回忆起秋叶的情景。

老师:树叶怎么从树上掉下来?让幼儿运用肢体学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师:大家猜一猜,这些树叶会飘落**去呢?(飘落到地上、河里等等)

二、初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

师:树叶儿飘到的地方可真多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的名字叫《落叶》,请小朋友认真听一听,散文里的树叶飘到哪儿去了?(教师有表情地配乐朗诵散文一遍)

⑴小朋友,散文听完了,谁来说说这篇散文的名字叫什么?

(2) 散文中提到的树叶都落在了**?杨:树叶落在地上、沟里、河里和院子里。)

⑶散文里有哪些小动物?(小虫、蚂蚁、小鱼、燕子)

3、 逐一展示课件,进一步了解散文内容。

1、提问:树叶落在**?谁看到了?它把落叶当做什么?通过提问引出句式:“树叶落在……,xx爬过来,把它当做……。”

2、出示**5、6,引导幼儿用刚才的句式试着完整的表达画面内容。

3、出示**7,引导幼儿学说小燕子说的话(解释“催”“到南方去”)。

4、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学会动情背诵散文,加深对散文内容的理解。

1.全班儿童的动作朗诵。

2、分组接龙方式朗诵。

3、个别幼儿朗诵。

五、**《落叶》录音,活动结束。

区域活动:将幼儿操作材料《语言.落叶》投放到语言区,引导幼儿仿编散文。

作文学工活动 篇10

11.浪漫主义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大思潮。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像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各国的文艺创作从一开始就具有这一特点。如我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其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雪莱和拜伦。

12.文艺复兴

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新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活动。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认为它是古代文化的复兴,因此得名。新兴资产阶级出于自身的利益和要求,便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标榜,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

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念,摆脱教会对于人们思想的束缚,打倒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文艺复兴普遍的表现虽是科学、文学和艺术的高涨,但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艺复兴运动在各个国家都带有自己的特征。在意大利,诗歌、绘画、雕塑、建筑和**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中代表人物是但丁。

在英国,诗歌和戏剧达到空前的繁荣,主要代表为莎士比亚。13.批判现实主义

欧洲19 世纪30 年代在文学艺术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尖锐矛盾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它的进步意义在于注重研究社会问题,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扩大了真实反映现实的生活面,塑造了很多有典型意义的贵族、资产阶级人物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有些作品还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还丰富了艺术技巧和手法。

但由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不能指出产生罪恶的根源,揭示其解决问题的出路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巴尔扎克、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英国的果戈理和托尔斯泰。

14.自然主义

文艺的一种创作方法与倾向。作为一种相对自觉的思潮和文艺流派,它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法国浪漫主义运动之后。一方面,它排除了浪漫主义的想像、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对生活的典型概括,要求单纯地描摹自然,照录实物,追求事物外在真实与琐碎细节,拒绝分析与批判,并企图用自然科学规律尤其是生物学知识解释人和社会。

代表作家是左拉和龚古尔兄弟。 15.古典主义

17 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以法国发展的最为完备。

主要代表有拉辛、莫里哀、戈纳尼、布瓦略和拉方丹。他们崇尚君主制,崇尚理性,追求高雅、和谐、平衡的艺术统一。

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形式主义、抽象化、概念化倾向严重。最后,它变成了一种消极保守的刻板印象,被浪漫主义所取代。

作文学工活动 篇11

1工作交流活动:要求每位会员定期交作品。小组内先相互批改后相互交流意见,使社员于互批与交流中,提高作品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

2作品征集活动:作品征集活动与文学社同期开展。形式是在全校设立投稿箱,文学社骨干将安排征集稿件。同时,每个班都会设立征集人员,随时征集稿件。从所收集的手稿中选出优秀作品

经典诵读:以《论语》《孟子》《陋室铭》等经典文学名著为主,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打下扎实的古文底子。

2文学鉴赏:推荐一些古今名著,学会欣赏意境,学会表达方法。

3、指导阅读:相比大阅读而言,对文学社成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建立精美的读书笔记本,借此带动班级的读书活动。指导他们阅读方法,写印象和阅读笔记。

4写作指导:指导写作实践,掌握叙述、**、议**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5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从社会实践中寻找源泉。

五、 栏目设计

1、刊首扉页(刊登短小精美的励志类的散文或指导学生创新作文的观点新颖的文章)

2校园采写(刊登感人的真实事件、有价值的平凡事、校园新闻等)

3、心灵寄语(登载心灵小语、自我反思之类的日记等)

4名人风格(出版文化名人轶事、名言)

5、青春诗笺(刊登短小的诗歌,尤其重视歌颂友情、理想、青春等题材的短诗)

6优秀作品(学校文学社会员及其他学生发表优秀作品)

7一片书香(读书笔记,发表名著,我最喜欢的诗歌鉴赏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kw23.com/k/2980.html